絮语

絮语 |「不留念的小小念」

2022年4月17日

大概,除了食物和书以外,别的东西我都可以断舍离。

今天整理衣服的时候,也是这个想法,抑或说,很早很早以前,我就有类似的想法。很多事情都等不及了。时间等不及了。今天不知明天事。不要堆积,不论什么(除了书以外)都不要堆积,也不要过分留恋。

即便如此,倒不是说我有什么重要的特别的事需要完成,没有,完全没有。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宅着,一如既往地过日子。只是,这种微小的,似乎还带着某种脆弱性的想法在悄悄地引导着我。

两年前,可能还小小期盼着什么都会过去的,好像某种灰霾是会消散的,然而,此时此刻,我会觉得,它还会持续,甚至以自己想都想不到的方式持续。几乎,我鲜少写及它,一是不想自己把注意力用来想它,而是我还想写点别的,可是,它的猝不及防还是方方面面的。昨晚,我看到有朝吹真理子的连载的杂志更新了,便欣喜般看看这一期是什么内容。想不到的是,这一期是“番外篇”,写她因为感染了omicron而在酒店隔离时度过的时光。我只是匆匆浏览了,还没认真细读,但字里行间仿佛也透着她曾有过的恐惧和无奈。我想着,是否要翻译呢。若翻译,我就要无数次地提及某个词某件事,可若不翻译呢,相当于两期我都略过了(上一期她写到访某个与轰炸有关的地方)。

也不是说我只愿意写披着“岁月静好”的假象的东西,我写的东西几乎都是我某时某刻的真实想法。悲伤写悲伤,难过写难过,晴好写晴好,静寂写静寂……只是许多话,我也不直截了当地写。需知,很多事便是无法直截了当地表达。

正是因为每天都面对着某种未知,我才萌生“等不及”的想法。它已经不是发生在人身上才会作用的事,而是发生在周边,发生在邻近,发生在任何地方都会作用在自己身上的事。因为人是有情感呼应的,不论这种情感是恐惧,无助,抑或高兴,愉悦,它都会像波浪一般,或奔腾或缓慢般吹浮而过。还好,人至少还能选择是否呼应以及呼应到何种程度。这一刻的我,或许会呼应使我内心产生涟漪的情感吧。

不要留恋。因为不知道下一刻会否就要轻松而行。这个“行”,不一定是随心而行的“行”,而是被动地被放置在某地。有时,我会略略地在脑海里过一遍,自己有什么,可以留什么,可以舍弃什么。我没有什么昂贵的东西,心里最舍不得的就是自己的书,偏偏书是无法“轻松而行”的东西。有时也会略略地想,我需要带什么,无奈的是,身为女性的我打包会惆怅不已,因为什么都是必须的。这里一件,那里一件,看似都是小东西,可堆积起来就是包袱。很多贴身物品都是自己用着的才好。

不要留恋之余便是尽情。我的尽情是,如若今天是最后一天的那般尽情。因此,每天穿喜欢的衣服,读喜欢的书,写喜欢的字。有时读了某些读不下去的书,也会痛苦一阵,想为什么读不下去呢,是自己接受不得还是自己无法理解,可再一想又觉得,还有很多书等着我读,不读这一本也碍不着什么。对于衣服,我几乎一季一整理一清理,它也很占空间,每回整理完,心里都会舒畅不少。尽情之余便是宽容,宽容自己做不到的事,完成不了的事,不想做的事。

尽管,不留恋,尽情,乃至于宽容过后,仍然抵不住滚滚变换的世道,仍然抵不住内心时而淌过的惊涛般的情感起伏,可我的日子只能这样了。在自己的一方土壤里,忽而发酵,忽而湿沉,忽而奔腾,忽而静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