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文章 阅读

文 |「关于读书」

2020年4月4日

前几天,我写到“读书不一定是快乐的”,写完以后,我总觉得不对劲,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。只能说,我当时的大部分感受都是因为读了《达洛维的夫人》,又想到弗吉尼亚·伍尔夫本人的经历表达出来的,所以,有些表达过了的地方,也这么搁着了。

如果在网上搜索“快乐”的语义,它会说“快乐”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, 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,是一种由内而外感受到的非常舒服的感觉。快乐还有多少,大小,深浅,长短的程度之分。毋庸置疑,“快乐”是一个语义丰富的词。不过,我又隐隐觉得它是一个“负担过重”的词。如果一个人需要为很多事情发愁,受困于某些人或事,那么即便有那么一两件事,让TA觉得快乐,TA也不一定会说自己是快乐的。一时的,短暂的,轻微的快乐,不能延伸到长久的,稳定的,可持续的快乐。如果人无法把一时的轻微的快乐转化为支持自身的力量的话,那么这个快乐,也就过眼云烟了。

我不是那种热衷于给事物寻找意义的人,最好的状态就是因为喜欢,因为想,因为开心就去做某件事情。然而,这些前提所带来的结果,它不一定是指向“快乐”的,可能指向悲伤,共鸣,深深的痛,乃至于陷入沉思。也可以说很少有人会为了快乐而读书。可能在某个特别的时间,读了一本令人愉悦的书,又或者书中的某个场景让人心生喜悦,从而感到快乐。

“快乐”或许过于空泛,但若是换成“读书的乐趣”,就可以说出更加具体的东西。当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以后,读书的乐趣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活的一种乐趣。因为读书,慢慢地,探访书店会划入到旅行的清单;会为了买书和整理书籍烦恼;会扎扎实实地给书籍包上书皮;会绞尽脑汁地给喜欢的书记录点什么,若写不好,又会发愁自己的表达不足;会兴趣盎然地欣赏每本书的装帧和设计;碰到蓝色封面的书又会暗暗点赞设计的人;会因为喜欢一本书而了解一个作家,会不知不觉地把那个作家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放在心上……如此种种,都是因读书而生发的乐趣。

然而,若说读书的乐趣背后更深沉的地方,那就是认识自己,认识世界。我试过一股脑地读同一类书,一而再再而三地让自己沉浸在同一种状态里,好让自己深刻地体会到某种痛或悲的感受,到了一个极点以后,我才感觉自己的心情得到完全的释放,我才感觉一度困惑自己的东西被解除了。这个过程是带着某种意识而行的,所以当我读书的时候,我会字斟句酌,我会感觉自己仿佛走在主人公的身旁,我会为他们揪心,为他们欢笑,也会为他们落泪。当我做着这些事情的时候,也仿佛是为自己而做的。一遍又一遍,直到,穿越了无数黑暗,重新看到一束光的时候,才惊觉,那束光是自己不曾见过的最明亮,最透彻,最纯净的光。它不含一丝杂质,它也不带着一丝迷惑,它就是光。在这以前,我感觉周遭一片混沌。

人的身体和思想可以成为一个容器。然而,当自己是一片混沌的时候,容器是满的,是浑浊的,哪怕有更多更新鲜的事物投进来的时候,它们也会变成混沌的一部分,继续混沌。只有当我心境澄明的时候,当我意识到体内确实有一个地方,它可以充当一个空空的容器时,我才感觉到,任何进入这个容器的东西,可以得到重新筛选和安置。以前我会刻意远离一些灰暗的,阴沉的东西,总觉得它们会让我变得更灰暗更阴沉,然而,现在,我可以把它们放置在容器里,好好地观赏它们为何灰暗,如何阴沉,等明晰了以后,就把它们转移到别的地方做好归类,如此一来,容器还会保持空空的状态,可以接纳新的东西。

当自己不那么受困于自己的时候,目光和心境就能更轻松地投向事物本身,也就是如实地去看待事物,如果读书的话,就是如实地去看待一个故事,故事里的人物,故事的情感,故事的悲或喜。而从事物本身获得的经验又能丰富自身,历练体内的容器,所以,那个空空的容器会变得越来越扎实,越来越具有自己的力量。即便,什么时候遇到不被理解或无法为自己争辩的时候,这些都会在容器里得到净化。

如此一来,孤独,痛苦,挣扎,无奈,郁郁寡欢,自寻短见……等等这些灰暗阴沉的东西,它们都不那么容易能伤害到自己,反而,会因为清楚它们如何作用而使得自己不受它们的影响。好好地安放了阴沉黑暗的东西以后,那些美好的动人的东西就愈发变得明亮可人,熠熠生辉了。

我偶尔会因为一本书过于晦涩过于残酷暂且理解不了而无法读下去,在这种时候我也会有一点点失落,就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承担不足。我不是特意非要读什么书不可。在读书这件事上,一直以来都是想读的,喜欢读的就读,只不过,它也会有不凑效的时候。

读书的心情犹如自己撑着一叶扁舟徜徉在浩浩荡荡的海上,悠然悠然,浮沉浮沉。我似乎会到达某个尽头,然而,四处浩瀚无垠。